平行光管系统对比分析【上海弘测】

【同轴透射式平行光管、同轴反射式平行光管、同轴卡式平行光管、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、离轴卡式平行光管】

从光学结构、性能参数到应用场景的全方位解析

🔍一、光学结构与光路特性对比

类型 核心结构 光路特点
透射式 基于透镜组(折射系统),分划板置于物镜焦平面处,光源与物镜同侧 光线直接通过透镜折射准直为平行光,无中心遮拦,光轴为直线
同轴反射式 主次镜共轴(如牛顿式),次镜位于主镜前方,形成中心遮拦 光路折叠但中心被次镜遮挡,有效口径需两倍于被测系统,光能利用率低
同轴卡式 卡塞格林系统变体,主镜为抛物面,次镜为双曲面,同轴排列 次镜遮挡入射光,光路紧凑但存在中心遮拦,视场受限(约1°)
离轴反射式 主次镜离轴布置,次镜位于主镜光路外,无遮挡 光路非对称折叠,全口径可用,光能利用率高,视场中等(0.3°-0.5°)
离轴卡式 卡塞格林系统的离轴变体,主镜为抛物面,次镜为双曲面,均偏离光轴 光路无遮挡且折叠,兼具卡式紧凑性和离轴无遮拦优势,但次镜需高精度非球面加工

📊二、性能参数对比

参数 透射式 同轴反射式 同轴卡式 离轴反射式 离轴卡式
口径范围 <500mm 100-500mm 100-800mm 100-600mm 100-1000mm
视场角 >30° <0.5° ~1° 0.3°-0.5° ~0.8°
光能利用率 高(无遮拦) 中(遮拦约20%) 中(遮拦约15%) 高(无遮拦) 高(无遮拦)
典型焦距 500-5000mm 1000-3500mm 1000-5000mm 1000-10000mm 1000-15000mm
波像差(RMS) λ/10-λ/20 λ/10-λ/20 λ/15-λ/25 λ/20-λ/30 λ/30-λ/50
光谱范围 可见光-近红外 紫外-红外全谱段 紫外-红外全谱段 紫外-红外全谱段 紫外-红外全谱段

⚖️三、核心优缺点对比

1. 透射式

优点

  • 视场大
  • 装调简单
  • 成本低

缺点

  • 口径受限(<500mm)
  • 存在色差和材料均匀性问题

2. 同轴反射式/卡式

优点

  • 光谱范围宽
  • 结构紧凑
  • 成本相对较低

缺点

  • 中心遮拦导致能量损失
  • 视场和分辨率受限

3. 离轴反射式/卡式

优点

  • 无遮拦
  • 光能利用率高
  • 大口径(可达1m)
  • 高像质

缺点

  • 加工难度高(非球面镜)
  • 装调复杂
  • 成本是同轴系统的3-5倍

🚀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
类型 应用场景
透射式 像质测量、焦距测量、分辨率板测试(如F/FH/FHA系列)
同轴反射式 多光轴调校(激光/红外光轴校准,如HTZ200-2000F型)
同轴卡式 长焦距空间光学系统(如KFPG系列)
离轴反射式 大口径航天相机、激光通信(如HLZ200-1000F型)
离轴卡式 高精度天文观测、军事制导(如KFPG系列,空间光通信终端)

📌五、核心差异总结表

对比维度 透射式 同轴反射式 同轴卡式 离轴反射式 离轴卡式
中心遮拦 有(约20%) 有(约15%)
视场角 最大(>30°) 最小(<0.5°) 中等(~1°) 中等(0.5°) 中等(0.8°)
加工难度 中等 中等 极高
成本 极高
典型口径极限 200mm 500mm 800mm 500mm 1000mm
适用场景优先级 实验室检测 多光谱调校 长焦距系统 高精度标定 极端性能需求